2022年最受欢迎的潮流,竟然是咖啡?!
1. 是不是每个公司都必须煮咖啡?
据华商报报道,这段时间,咖啡赛道又热闹起来。 原因是李宁宣布将在店内提供咖啡服务。 根据李宁2021年年报,如果全部铺开,李宁将拥有超过7000家咖啡店。 不过,对于跨境咖啡市场的玩家来说,李宁的进入并不算太早。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同仁堂、中国邮政等公司已经跨界进入咖啡领域。
据华商报统计,事实上,随着咖啡行业的快速崛起,近年来不少企业在咖啡领域进行了跨界布局。 2018年,中石油成立昆仑酒店咖啡,并在旗下昆仑酒店便利店销售现磨咖啡; 2019年,拥有近2.8万家门店的中石化易捷便利店发布新品牌易捷咖啡; 2019年10月,同仁堂健康医药集团开设咖啡店芝麻健康,推出枸杞拿铁、陈皮拿铁等“草本”咖啡; 今年2月14日,全国首家中国邮政运营咖啡店——邮政咖啡在厦门正式开业……
不过,就运动品牌而言,李宁并不是第一家进军咖啡赛道的服装公司。 美国服装品牌Ralph Lauren经营咖啡馆多年,在北京和上海拥有两家门店。 安踏泉州总部拥有一大片小咖啡区,今年5月,安踏在广州DEAL开设了线下快闪店,还特别发布了品牌全新限量版鞋款——Millennium 4【茶】,还隐藏了鞋内的茶包设计。
感觉最近一段时间,不做咖啡的公司似乎没能跟上市场的潮流。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为3817亿元,消费者数量超过3亿。 同一来源的数据显示,中国国内咖啡市场预计将保持27.2%的增速,远高于全球2%的平均增速。 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
据《财富中文》报道,20世纪初,法国传教士田德源为了解思乡之情,在云南朱库拉村天主教堂后院种植了千辛万苦从越南带来的咖啡树苗。 他万万没想到,他的举动后来被视为中国本土咖啡种植历史的开端,更没想到100多年后咖啡在中国还能有这样的“成就”。
中国甚至有一个咖啡品牌可以起死回生。 这就是瑞幸。 从雷霆到涅槃,2022年4月14日,瑞幸发布上一财年财报。 显示,瑞幸咖啡2021年净利润为79.65亿。 元,同比增长97.5%。 门店层面利润12.528亿元,实现门店层面历史性年度正利润。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在问,这种咖啡究竟有多大的魔力,能让这么多企业对咖啡市场产生兴趣? 咖啡为何成为企业跨境的烫手山芋?
2、咖啡为何能成为企业跨境的烫手山芋?
说实话,对于咖啡消费来说,虽然咖啡进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咖啡的普及却是改革开放后的这几十年的事情。 从最早的雀巢速溶到如今遍地开花的咖啡,咖啡之所以能如此受到跨境企业的青睐,其原因值得深思:
首先,咖啡独特的属性使其成为企业跨界转型的有效手段。 我们观察到,目前跨境咖啡企业中,除了那些直接做饮品的企业外,大部分想要跨境咖啡的企业基本上都有一些显着的特征。 他们的名气由来已久,具有良好的市场声誉。 全国各地都有很多网点,但都是比较传统的品牌,不属于现在的互联网新秀。 然而,这些老品牌却成为咖啡跨界的关键。 其实我们不妨分解一下原因:
首先,对于老牌品牌来说,咖啡是最容易入手的新兴市场。 对于很多老品牌来说,无论现在过得如何,转型升级几乎是他们追求的共同目标。 不过,互联网发展了这么多年,虽然老品牌一直表示要上网,但归根结底似乎与互联网基因还是有一些差距。 有的人可以利用网络营销致富,但很难用互联网彻底改变。 这个时候,如果不谈互联网,有没有什么新兴的赛道概念可以轻松进入?
通过百度搜索了一下,咖啡无疑是最合适的。 表面上看,咖啡似乎很受欢迎,但实际上,咖啡也是人类消费历史悠久的饮料。 它拥有历史和新消费两大优势,让老品牌的进入显得更加重要。 这是合乎逻辑的。
其次,在泡咖啡时很容易发挥自己的优势。 正如我们所说,这些老品牌基本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众多的网点。 出名让他们在制作咖啡时无需任何宣传就能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拥有众多的网点让企业拓展市场变得非常容易。 其他新兴企业还需要自己花钱选址、设立网点。 但对于老品牌来说,他们基本上只是重复利用。 例如,李宁有数千个线下网点,可以随时重复使用。 将其用作咖啡馆。
第三,利用咖啡带来流量,实际上可以帮助其主营业务。 咖啡是一种高频消费产品。 对于很多白领来说,每天靠咖啡来“维持生活”几乎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同选择。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能开一家咖啡店,就可以从高频场景开始,向低频场景引流。 虽然是网上常见的玩法,但谁说线下就不能玩呢? 这其实是很多老品牌的一厢情愿。
其次,跨境咖啡真的是一条成功之路吗? 说实话,看到这么多企业想要跨境生产咖啡,虽然想法很好,但能否实现,我们可能还是要泼点冷水。
首先,咖啡回路不再是蓝海回路。 如果放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咖啡绝对是市场的蓝海。 那时,大多数人的咖啡选择非常有限。 要么是便宜的雀巢速溶咖啡,要么是昂贵的星巴克。 你可以做任何你想要的。 它们都有一个巨大的市场,但现在,从瑞幸到曼纳,从派克到不眠海,市场的参与者非常多。 这么多专业咖啡公司竞争,跨境咖啡能否做好还真是个未知数。
其次,咖啡消费习惯还远没有完全养成。 我们之前其实也说过,在下沉市场开咖啡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举动,因为毕竟中国是一个有茶文化的大国。 虽然一些一二线城市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咖啡消费基础,但距离真正的百姓化还有很大差距。 普及程度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急于全面推广咖啡制作,很可能是一个非常圆满的理想,但现实却很基础。
第三,专业人才实际上极其稀缺。 表面上看,开咖啡店很简单,但实际上咖啡的种类有很多种。 虽然星巴克和瑞幸开咖啡店看起来很容易,但培养一个好的精品咖啡搅拌师却并不容易。 扩张就会暴露出人才储备和培养的难度。
三、跨境煮咖啡要注意什么? 事实上,无论是谈论跨境咖啡的优势,还是跨境咖啡的风险,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品牌跨境咖啡的趋势已经形成。 对于这些老品牌来说,可能最需要的是真正注意一些关键点:
一方面,你需要真正了解你的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开一家好的咖啡店。 其实,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难处。 旧有的分界线原则并不容易突破。 对于任何想要跨界的企业来说,深入的市场调研是必须的。 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对于咖啡市场来说,需要有专门的团队、专门的人来研究市场的商业发展逻辑以及与自己的企业基因的融合。 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长久生存。
跨境咖啡的趋势已经形成。 你会去李宁、中石油、中石化、邮局、同仁堂店喝咖啡吗?
(作者姜瀚为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