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江湖风云变幻,海底捞关停门店引发行业震动
前不久,上市公司海底捞发布公告,宣布将在2021年12月31日前关闭全国约300家门店,瞬间引发轩然大波。
“苦果要我们自己一口一口吞下。”海底捞在公开信中表示,由于盲目自信,快速扩张策略遭遇问题,决定回到起点,做好最基础的生意。
消费者的胃关乎万亿火锅市场,竞争与厮杀在所难免,内部竞争也从未停止。最惨烈的当属昙花一现的“潮汕牛肉火锅”,巅峰时期有十几万家门店,但很快陷入集体倒闭的趋势,神话沦为笑话,只留下一片狼藉。
然而,正如马云曾经说过的,“不是实体店不好,而是你的实体店不好。”火锅虽然是一个欣欣向荣的行业,但也充满了最大的变数,即便你有所谓“爆款”的王牌,一步走错,也可能一败涂地。
换言之,潮汕牛肉火锅的没落,只是一场大洗牌的开始。
01
我看着它崛起,又看着它崩塌。
“拿锅烧热水,下肉,薄如纸,嫩而紧实,咬上一口,你就会明白什么叫不堪重负。”
2014年,随着《舌尖上的中国2》的播出,讲究极致原味的潮汕牛肉火锅迅速走入大众视野。不同于重油重辣的红油火锅,看似普通的潮汕牛肉火锅其实暗藏玄机,凸显清淡、甜美、和谐:“清”即保持原味和营养;“淡”即加入食材和调料后“清淡而有味”;“甜”即甜美适口;“和谐”即与辅菜、酱料相融合。
这种独特的风格刺激着消费者的神经,随着神秘的面纱逐渐被揭开,有关潮汕牛肉火锅的“传说”也越来越多。
比如对新鲜度的要求就很严格,从将活牛宰杀到分发到各个火锅店最后上桌,时间必须控制在6个小时以内,如果早点去的话,还能看到牛肉在微微颤抖,这种“鲜活”的做法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而且潮汕牛肉非常讲究刀工,在潮汕牛肉火锅店里,每个屠夫都经验丰富,从肌肉的缝隙处,一刀一刀地从肉的根部开始,整齐有序地切开,逐一去除肉上的油膜、肉筋等,切得薄薄的,厚度要达到1毫米,才能保证最佳的口感,让人赞叹不已。
这还不是最精彩的部分,潮汕牛肉火锅还有“专业”的吃法,部位分为脖肉、勺肉、吊龙、花趾肉、胸膘肉等,不同部位的烹制时间也不同,吃一顿潮汕牛肉火锅犹如吃一顿全牛宴,这确实是名不虚传的说法。
犹如火锅界的一股清流,食材的差异性与健康性、牛肉宰杀方式的考究、各个部位烹饪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专业性、加上稀缺的资源属性,潮汕牛肉火锅的火爆几乎没有任何悬念。
另一方面,由于清锅底比川渝火锅锅底容易炒制,且能快速复制,以潮汕牛肉为招牌的火锅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2015年开始,大大小小的潮汕牛肉火锅店开始出现在与潮汕相邻的深圳、广州等地。随后,潮汕牛肉火锅持续快速发展,在上海、杭州更是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到上千家门店,在福建厦门更是仅用一个多月就开出了400多家门店,连一向难以被外地火锅征服的重庆也被成功征服。
据当年的数据,仅2016年这一品类的投入就达400亿元,可见潮汕牛肉火锅的受欢迎程度。
然而到了2016年底,刚刚在欢呼声中站起来的潮汕牛肉火锅却迎来了大规模的“关店潮”,原本十多万家门店陷入破产泥潭,到2020年7月,只剩下8000家门店,而且大部分都在广州。
从曾经十分火爆到突然走下坡路,其实潮汕牛肉火锅的结局早已有伏笔。
02
热门产品不再热门,到底错在哪里
成败皆萧何,重重光环成就了潮汕牛肉火锅,然而也正是这些重重光环,化作了日后落下的隐形炸弹。
在潮汕,为了体现“现宰现卖”的特点,很多牛肉火锅都开在屠宰场附近,整个牛肉的供应布局相当齐全。
但当火锅店在异地开张时,这种方式的供应链难度就成倍增加。比如,为了保证牛肉来源的真实性,北方城市的餐厅需要空运牛肉,这中间涉及到冷冻运输,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很难保证保质期。
向现实妥协后,部分商家只能退而求其次,直接从周边地区进货,品质显然无法比拟,更有甚者,部分商家试图用冷冻牛肉来弥补差价,客户流失在所难免。
“一日一牛”原本是潮汕牛肉火锅的金字招牌,牛必须是3岁左右的母黄牛,这样的牛数量有限,在当地没有追求开分店的地区,供需基本都能满足。
但各地店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导致黄牛消费量剧增,最后根本没黄牛可用,货源紧缺,收购价就不断上涨。
这也形成另一个恶性循环,虽然价格较高,但利润率却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普通火锅的利润率在60%-70%,而潮汕牛肉火锅的利润率却只有40%左右,经营压力可想而知。
而且,由于潮汕牛肉火锅只能利用牛的30%左右的精华,剩下的70%如何处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在潮汕,以牛的各个部位为基础,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从牛头、牛角到牛皮、牛尾,无论是精品牛肉,还是牛腩、牛杂、牛肚等,都可以通过成熟的链条进行消化。但在潮汕以外,对于单店的剩菜剩饭,没有这样的链条,无法消化或只能部分消化,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刀工。一家面积超过300平米的潮汕牛肉火锅店至少需要3名刀工。全国10万家门店,需要30万名刀工。供需不平衡导致一些刀工抬高价格。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老板不懂什么叫好刀法,他花高薪请来的人都不是好手艺,很多刀工连“每块肉厚薄均匀”的基本要求都达不到,口碑日渐下滑。
久而久之,损失越滚越大,一些牛肉火锅店的日营业额锐减至两三千元,收入无法弥补开支,最终只能关门倒闭。
尽管如此,由于潮汕牛肉火锅的热度和“看似”低廉的门槛,不少“菜鸟”和“菜鸟”为了捞钱,纷纷疯狂加入开店热潮,其中不乏没有餐饮经验的跨界者,这成为压垮潮汕牛肉火锅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媒体报道了当时的乱象,你随便在团购网站上搜索,就会发现各种“潮汕牛肉”,名字复杂,让人眼花缭乱,难以分辨孰优孰劣。
即便走进店里,也难以分辨真假。千篇一律的透明厨房、千篇一律的卖点,以及同质化带来的审美疲劳,让这个曾经辨识度极高的品类逐渐沦为陈词滥调。
如果盲目跟风,那么跟风的速度就是破产的速度,新鲜感消退之后,很多人还是回归到了油辣的四川火锅。
消费者可以改变火锅店,但对于火锅店来说,失去一波顾客可能是一场灾难。曾经风靡一时的潮汕牛肉火锅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成为随风而逝的泡沫。
套用马克·吐温的话来说,“让你陷入困境的不是你不知道的事情,而是你确信的事情,那不是你所想的。”
03
后浪推动前浪,内部循环持续
出道即巅峰,随后又没落,一直在拓展版图的潮汕牛肉火锅没能经受住时代考验的考验。
回过头来看,不难发现潮汕牛肉火锅其实基因上是欠缺的,相比于川渝火锅,作为地方特色美食,其受众群体较小,在消费者心智和口味的市场教育上明显处于劣势。
再者,潮汕牛肉火锅虽然“小而美”,但要做到“美而精”,隐性投入成本更高。食材的可追溯性、环境的口味、人才的储备、顶层设计,都需要“真功夫”来支撑。如果没有强大的把控能力,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
但在急功近利的风气下,纷纷出现的门店,只是简单照搬,没有对产品品类进行深耕,浮于形式而忽视内容,本末倒置,导致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丧失,一手好牌被打烂。
凡事皆有因果,潮汕牛肉火锅的倒闭并非不公平,火锅行业前景广阔,但想要成功立足却并非易事。
时至今日,火锅依然是我国餐饮第一大门类,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火锅百强企业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火锅行业销售收入占整体餐饮收入的29.6%,继续保持行业主业地位。
▲图/摄网
对应的B面是,根据NCBD发布的《2020-2021中国火锅行业发展报告》,火锅行业整体格局仍比较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前五大品牌合计市场份额仅为7.4%。正因如此,火锅行业充满了想要取而代之的竞争对手。
长江后浪推前浪,格局不断变化,排名不断更替。除了潮汕牛肉火锅,曾被寄予厚望的小肥羊,已从“中国火锅第一股”跌落为“中餐退市第一股”;小天鹅经历上市失败、出售无望等动荡,成为一张褪色的名片;海底捞、呷哺呷哺、小龙坎等后起之秀,在前辈纷纷没落之时强势崛起。
然而世事瞬息万变,就在已经成长为巨头的海底捞、呷哺呷哺在2021年遭遇挫折的同时,巴奴、谭鸭血、凑凑、周世雄等新品牌却蓬勃发展,纷纷获得资本支持,老王火锅甚至传出将在香港上市的消息。
此外,还有明星火锅的到来搅局。据爱奇艺报道,仙鹤庄火锅借助陈赫、朱震等明星的投资和宣传,目前门店已经超过700家;郑恺掌舵的火凤香去年才成立,目前门店已经超过160家;而沙溢代言的辣条火锅迅速跟进重庆,贾乃亮现身武汉仙乐门鱼火锅,整个赛道已经人头攒动。
更糟糕的是,替代品也趁机涌入——自热火锅、火锅外卖、火锅半成品等迅速涌现,形势愈发混乱。
一边是狂热的追捧,一边是冰冷的堕落,“蜜”与“砒霜”密不可分。
或许,没有一家火锅店能够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在这片红海里,永远缺少滚烫的火锅。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
1.火锅世界HOT《“供应链悲剧”与“跟风者恶行”,悄然崛起的潮汕牛肉火锅陷入全国性倒闭潮》
2、餐饮新时代:“曾经有十万家店,现在一家都难求,潮汕牛肉火锅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3.快碗思考《潮汕牛肉火锅的启示:哪些店倒闭了,哪些店还好》